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九游会·J9-官方网站|真人游戏第一品牌|上市不到5年,凯德商用退市背后的故事 | 深度解读

发布时间:2025-02-22 10:33:33    次浏览

通过资本市场跑马圈地,运营成功后以证券化机制退出。 2014年4月14日,新加坡最大房企凯德集团宣布,计划将旗下购物中心子公司凯德商用产业有限公司私有化并退市,交易成本将在30.6亿新加坡元,折合约24.4亿美元。凯德商用在历经5年上市历程后,于7月22日上午9时从“新交所”及 “港交所”正式除牌。今天,小筑就为您来扒一扒,凯德商用的前世今生及退市背后的秘密。 凯德1994年进入中国,目前在华总开发规模约2,200万㎡,管理总资产超过2,000亿元人民币。2003年凯德商用正式进入中国零售市场,首家购物中心上海来福士广场开业。目前在中国38座城市拥有63家购物中心,总面积约650万㎡。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凯德商用退市历程 2009年首次在新交所上市。 2011年为更贴近中国市场,以介绍方式在香港实现第二上市。 2013年1月,凯德集团进行大调整,凯德二字从中国区扩展至全球业务。 2014年7月22日,凯德商用正式摘牌,结束五年上市历程。 关于退市原因,有如下几种猜想:据官方说法是公司内部业务整合需要—— 将凯德商用的业务整合到集团中,充分整合凯德商用以显着提升凯德在综合开发领域的竞争优势、简化凯德集团的组织架构、增加凯德的财务灵活性及规模及释放股东价值及实现合力。 小筑从其官网上了解到,从2013年起,凯德集团几经调整,嘉德置地的中文名称更名为凯德集团,凯德二字从专指“中国业务”扩大至“全球业务”,这意味着调整后凯德商用定位发生变化。在新的集团架构下,凯德商用将成为集团旗下专注于零售商用地产投资、开发和管理的实体。 因此,凯德商用退市,意在将重点转移至整体回报最高的项目源。调整后的凯德集团组织架构 除开官方说法,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探寻。 01 盈利能力下降 从2013年凯德商用的财务数据上看,虽然仍能保证正向营收,但与往年增速相比已呈乏力之势。 02 上市使命已经结束 2009年凯德商用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后,随后在中国大力扩张,仅4年时间,就完成中国内地37个城市布局,购物中心数量达到62个,退市可是说是计划中的战略。 03 结束中国内地双品牌战略 自凯德商用分拆上市以来,在中国内地一直实行凯德中国与凯德商用双品牌战略,战略定位上存在重合,退市是为避免内部竞争。 04 资产打包后期运营获益?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,凯德商用此前通过资本市场跑马圈地,一旦运营成功后,则通过资本市场以证券化机制退出。退市后凯德商用将不会再大规模扩张,而是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运营管理输出。 小筑有话说 凯德商用退市表面上看是公司内部业务整合需要,但深层次看是激烈竞争下商业地产运营商调整盈利模式的必然选择,因“轻资产化运作”模式为业内所称道的凯德集团,凭借管理输出和协同发展,未来说不定能开辟一条新的盈利之路呢! 附:凯德的轻资产模式 以地产金融平台为动力的全产业链:金融资本+商业地产开发收购+招商运营 将投资开发或收购的项目,打包装入私募基金或者信托基金,自己持有该基金部分股权,另一部分股权则由诸如养老基金、保险基金等海外机构投资者持有。待项目运营稳定并实现资产增值后,以REITs的方式退出。 盈利模式:基础费用+额外收入 (基金分红)融资模式:私募基金+REITs对于基金投资的中国物业拥有优先购买权凯德主导运作基金产品,但所持权益比例适中优质资产进入信托资产包,平衡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回报信托产品以稳健的收益健康发展 深度解读 每周二、周四,小筑为您解读不动产人士最关心的地产案例 有种 有料 有态度